穿越时空

本主页内容有:
1、古代生活的考证内容(全部来自搜索,不能当作权威资料使用)
2、博物馆照片(全部来自本人摄影)
3、关于翔宇的内容(多数是本人整理及实地拍摄的)
4、话剧戏曲(本人看过的短评)
5、其他喜欢的内容(多数是转载)

河北梆子《人民英雄纪念碑》 


观剧时间:2019.05.24、2019.05.29


演出场馆:大兴剧院、民族剧院


时长:2个小时 


评分:9分




5月24日二刷人民英雄纪念碑,这是第四版了,非常遗憾第一、第二版没有看,第三版是删减浓缩版,只有一个半小时,第四版是两个小时的完整版。二刷的时候拍了一些照片还录了视频,因为现场的光总是变化,调光调不好,照片拍的不好,也影响了观剧效果。 


于是5月29日特意没有带相机去三刷。这次没有拍照,果然看得比二刷时更加投入。这次正经的写篇观后感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


1、剧情




这个编剧非常大胆,居然以公公和儿媳妇为男女主,故事情节还挺吸引人,戏剧冲突比较强烈,以下内容含严重剧透。


剧一开始是建国初期,要修人民英雄纪念碑,任务落到了一个石雕之乡、世代刻石为生的村子里。石、张两个家族为此争了起来。争到后面,就提到刻芦沟桥的狮子这笔买卖上,石老爹暗指张家用见不得人的手段得到了这笔买卖。为此两家斗了几百年,是老死不相往来的。第一次看时我就想,难道是一好一坏两个家族竞争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造?


继续看,我发现我狭隘了……不能用一般电视剧的套路来推测剧情。


这时候北京来了军代表,此人是张家的女儿、石家的儿媳妇。原来石家大儿子石富和张家女儿玉琴年轻时就都去延安参军了,后来两人就结婚了(也许根本就是两人私奔了)。我这才发现之前想错了。玉琴的说出了当年的真相,两家争执不下,以抓阄决定,结果张家抓到了,石家人就以为背后有猫腻。


玉琴一回来,张家人肯定要去北京了,石老爹就坚决不去。但玉琴知道石老爹的手艺无人可比,必须请他出山。玉琴回家以后,又从母亲那里得知石老爹的二儿子和儿媳在支前时一起牺牲了,张老爹与孙子相依为命,就盼着大儿子石富回来。玉琴到石家请公公出山,这是一场重头戏,玉琴最终向公公说出了石富牺牲的真相,石老爹当场就崩溃了……


总之每一场剧情都有重大转折,情感的铺陈。只是第四版感觉前面删减的太多,后面有些冗长。




2、表演




男女主“王炸”组合不愧是角儿,是本场演出中最大的看点,无论是唱腔还是表演都有超高的水准!


女主玉琴本是山村石匠的女儿,离开家后成长为一位坚定的党员、一位革命军人,回到家乡,她还是女儿、姐姐、妻子、儿媳妇……种种身份女神王洪玲都演出来了,在母亲面前她就是母亲小棉袄,在工作面前,她一心把任务完成得更完美……王洪玲塑造了这个人物的每一面让人物非常丰满、立得住,并且让观众喜欢。


值得一提的是,玉琴的唱段中有一句超高音,唱得极其漂亮,简直能穿越崇山峻岭,能穿透人的心灵,当时我就感觉那一嗓穿透了剧场,穿越了长街,直接传到天安门广场的纪念碑那里,千千万万的烈士英魂都听到了!


石老爹的唱段是最多的,表演也是最难的,撕心裂肺的哭戏比较多,尤其是他站在两个儿子的墓碑中间那一场撕吼,真是有天都塌了的感觉。赞一下演员王英会,演出了老人的感觉,在走路、神态上就是一个十足的老人,以致我总怕他走着走着会摔跤。每一场哭戏,演员都投入巨大的感情,我的座位那么靠前,可以看清演员的表情和脸上的泪水,可惜后排的观众看不清。


张大娘的扮演者刘朝云也要赞一下,动作、神态都像那个年代的老大娘,看表演很难相信她是一个八零后。这真是下了功夫去观察、去学的。


戏曲真的是角儿的艺术,角儿不是那么容易成就的,必须有天分加用心加勤奋加很多努力才能磨练出来。


这出戏有很多细节和唱段表现了最真挚最纯朴的亲情,石老爹和两个儿子的父子情,与孙子小石头的爷孙情,张大娘与玉琴的母女情,玉琴与玉石的姐弟情,玉琴与石富的夫妻情,还有众乡亲的乡亲情,在短短两个小时的戏中都有所表现,正因为这些感情的真挚,这个戏才能如此打动人心。比如玉琴离家十几年去参加革命,回家与母亲见面,还没怎么唱我就感动哭了,演员把母女二人那种久别重逢的喜悦、激动等复杂的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,演员真正的进入了角色,成为了剧中人物。




3、版本




在化妆上,第四版的石老爹比上一版要老一些,玉琴的妈妈张大娘年轻了一些。第四版的石老爹在表演上也比上一版石老爹年纪大,也许是石老爹人设的年龄改了。


在服装上,整体的服装是经过设计的,既有那个年代的风格,也有舞台服装的设计感,非常赞。第四版玉琴加了一件蓝底小花的衬衫,感觉一下子就回到了建国初期。


在音乐上,加了交响乐,很有现代气息,其间还有两段歌曲,融在剧中也显得很和谐。不知道那些老戏迷是否能接受把现代音乐融入戏曲中,作为一个并不懂戏曲、只看个热闹的新戏迷,我觉得挺好的。




《人民英雄纪念碑》已经改了这么多版本,有改的好的地方,比如上一版,石富之死,玉琴在自己家说了一遍,到公爹又说了一遍,有些重复。第四版就改成在自己家没说,留了一点悬念,到公爹家才说。也有改的有待商榷的地方,比如玉琴之死,第一版是救小石头而死,第二版没死,第四版是为了救石老爹而死,我觉得改得有些牵强,有戏迷提出,小石头年纪小不懂事乱跑可以理解,但石老爹这样一个有经验的人,应该知道前山在放炮后山有危险,为什么要那时上山?这样改就把石老爹这个人写崩了,玉琴的牺牲也让观众觉得她不是那么死得其所,不值。


另外,我觉得重头戏应该放在玉琴劝石老爹上,但第四版对这一段进行了删减,没劝几句石老爹就被劝动了,观众会觉得这个转变太快了。


十年磨一戏,一出戏总要在不断修正中才能成为经典,期待《人民英雄纪念碑》将来的版本更加精彩。




4、感慨




很多戏剧写英雄、写烈士,他们的事迹的确很伟大、很感人。但是很少有戏剧去表现烈士遗属。上世纪前叶,那么多战争牺牲了那么多人,谁能去体会他们家人的心境?影视剧很少表现这一内容,印象中只有京剧《春闺梦》表现了这一主题,主要是一位丈夫去了前线的闺中女子等待丈夫归来,女子天天到邻居家去问前线的情况,却最终也没得到消息。


《人民英雄纪念碑》,老人家失去了小儿子夫妇,一直盼望着大儿子的归来,结果又得到了噩耗,还是自己不承认的儿媳妇告知的,他本来就觉得儿子是这个女人拐跑的,这下更不认她了……老人家去儿子墓前哭诉,把老年丧子的父亲的痛苦与矛盾表现的淋漓尽致。他虽然痛苦,也理解儿子的牺牲死得其所;虽然理解,但仍忍不住觉得痛苦凄凉。编剧写出的、演员演出的这种心境很真实,能触动观众内心。(只是第四版把这一部分内容也进行了删减,感情表达的不如前一个版本充沛,有些遗憾。)


战争的伤亡在史书上也就是几个冷冰冰的数字,但具体到数字背后的每一个家庭,那就是生活整体的崩塌。上世纪那场战争,千万个家庭像石家一样破碎……《人民英雄纪念碑》没有直接表现英烈,而是从烈士遗属的角度切入,这个视角实在让人赞叹!这出戏掀开冰冷的历史一角,让人看到历史背后的人间至情。



评论
热度 ( 4 )
 

© 穿越时空 | Powered by LOFTER